在气候变化、俄乌冲突等背景下,全球农业食物体系面临长期性和系统性压力。近日在北京举办的第十四届农业贸易政策国际会议上,与会嘉宾一致认为,只有各国加强贸易政策对话协商、农业领域开放融通、农业科技创新合作和农业发展援助合作,方能推动应对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挑战。要通过农业贸易推动构建更高效、更包容、更有韧性、更可持续的农业粮食体系。
此次会议由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中国国际贸促会农业行业分会)主办,以“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马有祥,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钱克明,世界贸易组织(WTO)副总干事波冈,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陈建安出席会议并致辞。
农业贸易对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中国经验”为全球提供参考
马有祥指出,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农业贸易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政府始终把解决好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积极推动粮农领域国际合作和农业贸易发展,为促进全球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马有祥强调,当前,全球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诸多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极端天气频发、贸易政策不稳定、农业资源保护利用不足、粮油能源化和资本投机炒作等带来严峻挑战。各国应加强贸易政策对话协商、农业领域开放融通、农业科技创新合作和农业发展援助合作,助力早日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钱克明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不断深化农业经贸合作,着力提升粮食产品配置效率和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为全球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中国贡献。“我们将继续深化国际粮食安全合作,扩大农业贸易投资,推动弥合南北发展鸿沟,完善全球粮农治理体系,为推动如期实现2030年‘零饥饿’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波冈表示,中国在消除饥饿方面的杰出经验,表明了贸易对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用。WTO的核心宗旨是利用贸易促进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可持续发展,未来希望能够与中国一道通过贸易推动应对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挑战。
陈建安表示,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不断深化农产品贸易合作。各国应加强农业贸易投资合作,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积极参与全球农业治理。下一步,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将携手下设的农业行业分会,强化联通政企、融通内外、畅通供需功能,更好支持各国企业抢抓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增长机遇。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杜鹰表示,粮食安全与食物安全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近年来我国重要农产品国内外产销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蛋白类食物进口持续增加。应加强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刘振伟表示,近些年我国粮食生产取得巨大成就,但也面临多重挑战,应扎实落实耕地保护和种业振兴两大政策措施,明确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保障条件,明确粮食安全保障责任,实施好第三个新增千亿斤粮食规划。
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柯炳生表示,我国口粮的需求总量不再增长,而肉蛋水产、瓜果蔬菜的需求总量会继续增长,缺的主要是饲料粮。我国耕地质量提升大有空间,农业科技总体发展进步很快,关键技术差距明显。应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各自的作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驻华代表处助理代表张忠军表示,农业食物体系面临长期性和系统性压力,深受气候变化影响。FAO采取了加强水资源和土壤管理等多项措施落实气候变化战略,促进农业食物体系转型,农业贸易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主任马洪涛表示,农业贸易促进中心将继续充分利用农业贸易政策国际会议这一平台,不断加强农业领域开放融通,为促进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节粮减损有待政策进一步发力
农业绿色发展需科学创新
在专题报告环节,多位专家学者围绕可持续发展与全球农业治理、绿色发展与粮食安全、农产品供应链与环境可持续3个主题进行了深入热烈的讨论。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黄汉权研究员介绍节粮减损工作时谈到,目前,我国粮食减损面临4大方面问题,包括政策法规体系不够完善。反食品浪费法、粮食节约行动方案等法规和政策以倡导为主,强制性要求少,粮食损失考核机制、奖励惩罚机制及标准缺失,一些部门对地方节粮减损重视不够,缺乏主动性。科技和装备支撑不足,粮食收获机械化水平、精细化程度有待提高。小麦和玉米机收化高,但是水稻以及大豆机械化率比较低。绿色高效烘干和储藏设备不足,过度加工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全社会节粮减损意识不强,光盘行动效果有限,以及粮食损失常态化调查评估制度没有形成。对此,他提出5项解决措施,包括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全社会对节粮减损重要性的认识。强化法规、政策的约束,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在各种法律基础上还要进一步细化实施规则,特别是把节粮减损纳入粮食安全考核的指标范围,同时加强执法监督。制定节粮减损中长期行动计划,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从科学研究、基础设施、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国际交流等方面共同发力,把节粮减损工作推到新的高度。强化科技和装备支撑,通过科技赋能来推动节粮减损。建立常态化粮食损失调查制度,为国家节粮减损工作提供基础性数据支撑。
绿色发展作为一种新型发展模式,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对粮食安全有着日益重要的影响。如何看待和正确处理绿色发展和粮食安全的关系,是全球面临的突出问题。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梅旭荣表示,我国农业主要粮食作物碳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战略和政策体系基本建立。未来应提高农业单产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农业碳汇能力,推进农业农村减污降碳,增强农业发展韧性,完善农业低碳发展长效激励机制,强化科技引领作用,构建减排固碳核算评价体系。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林国华表示,当前,一些地区农业生产主要依靠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方式没有根本改变,农业污染和生态退化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绿色农产品和生态产品的供给还不能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食物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不仅需要科学认识绿色农业,更需要用科学思维和方法来谋划农业绿色发展,以科学路径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近年来,山东省通过加强土地管理、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加强科技应用、提质增效引导多主体从事绿色农业等措施,在协同绿色农业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截至目前,山东省已创建国家级农产品特色园区17个、省级特色园区60个,创建67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数量占全国的40%;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总数达4603个,“三品一标”有效用标总数超过1万个;累计在全省63个县推进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2.7%。“绿色发展和粮食安全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在推动绿色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关注粮食安全问题,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等手段,实现绿色发展与粮食安全的有机统一。”
1、凡本网注明“来源:食展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食展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食展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食展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相关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3、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1346549658 邮箱:1346549658@qq.com。